字词 | 舌 | |||||||||||||||||||||||||||||||||||||||||||||||||||||||||||||||
释义 | 舌shé ㄕㄜˊ 卷三舌部共6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舌部 6画 U+820C 舌 食列切 舌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上反切食列切頁碼第66頁,第1字續丁孫 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从干从口,干亦聲。凡舌之屬皆从舌。 鉉注徐鍇曰:「凡物入口必干於舌,故从干。」 附注按:甲骨文像張口舌向前伸有所移動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口,上象舌形,小點表示口水。」 蔣注《新加九經字樣》:舌,在口所以言,從干從口,上《說文》,下俗字。案:電腦字體中從干從口與從千從口之字不別,宜注意選擇相應字體。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五反切時哲反頁碼第186頁,第5行,第1字述 在口所以言也,別味也。從干、口,干亦聲。凡舌之屬,皆從舌。 鍇注臣鍇曰:「凡物入口,必干於舌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上反切食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44頁,第3字許惟賢第155頁,第9字 在口所㠯言別味者也。 段注言下各本有也。剩字。者依《韵會》補。口下曰:人所以言食也。口云食。舌云別味。各依文爲義。舌后字有互譌者。如《左傳》舌庸譌后庸,《周書》美女破后譌破舌是也。 从干口。 段注干,犯也。言犯口而岀之。食犯口而入之。 干亦聲。 段注干在十四部。與十五部合韵。食列切。十五部。 凡舌之屬皆从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二从干不可解。段說亦牽强。○案:是倒入意。 白话解释舌,在口中,用以言说、辩味的器官。字形采用“口、干”会义,“干”也是声旁。所有与舌相关的字都采用“舌”作边旁。 字形解说甲骨文之,像口中伸出舌頭的樣子,則在舌邊多出三點,代表唾液,不影響其音、義,屬合體象形。金文三例舌面多一文理,或口、曰相通,餘點也屬唾液。戰國文字二例,一如金文第三例,僅「曰」換作「口」而已。戰國文字作、,篆文訛變作,而成從干、從口。字經隸書,形變作、,頗失其形,楷書則承篆文而定體。以上諸形,都由口或曰加不成文的舌頭實象而成,不受有無唾液的影響。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有學者以舌從口、?會意。?,音ㄖㄣˇ(rěn),義為飪氣上升,和口結合,以表進食知味(《文字析義》,P.33),可備一說。 舌字的相关索引
舌shé ㄕㄜˊ 正文・未集下舌部共6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舌部 6画 金 U+820C 舌 舌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07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06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975頁,第28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食列切,然入聲。 例又,射侯上下个曰舌。 例又,言也。揚子《太𤣥經》:吐黃酋舌。〔註〕舌,言也。 例又,姓。 例又,官名。〈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例又,國名。 例又,草名。 例又,鳥名。 例又,無舌,蟲名。 例又,長舌,獸名。 音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 音又,叶食僞切,音逝。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 注解〔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舌部。 〔舌〕字拼音是shé,上下结构,五行属金。 〔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干,从口。本义是舌头。 〔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é] ⑴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⑵ 语言辩论的代称⑶ 像舌头的东西⑷ 铃或释中的锤。⑸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舌shé ㄕㄜˊ 舌部共6画上下结构U+820C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常用字通用字 汉语字典 舌部 6画 画 上下结构 象形字 金 TDD HJR MI 20604 5286 4164 U+820C 312251 撇、横、竖、竖、横折、横 𠯑 、 𢀛 舌字概述〔舌〕字拼音是shé,部首是舌,总笔画是6画。 〔舌〕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千、口”,五行属金。 〔舌〕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干,从口。本义是舌头。 〔舌〕字仓颉码是HJR,五笔是TDD,四角号码是20604,郑码是MI,中文电码是5286,区位码是4164。 〔舌〕字的UNICODE是U+820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292,UTF-32:0000820c,UTF-8:E8 88 8C。 〔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449,属常用字。 〔舌〕字异体字是𠯑、𢀛。 舌的笔顺Loading... 舌的意思舌shéㄕㄜˊ基本解释①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②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③像舌头的东西。帽~。火~。 ④铃或释中的锤。 ⑤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详细解释名词 1.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同本义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说文》兑为口舌。 —— 《易·说卦》心在窍为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3.代指言语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 —— 《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驷不及舌。 —— 《论语·颜渊》 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4.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 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5.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hammer; 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舌字的翻译
舌的国语辞典解释舌shéㄕㄜˊ详细解释名 1.动物口腔中专司辨别味道,帮助咀嚼与发音的味觉器官。 2.物体像舌头的部分。 火舌、帽舌、笔舌。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舌的两岸词典解释舌shéㄕㄜˊ详细解释1.人和某些动物口中具有辨别味道、帮助咀嚼和发音等功能的构造。 2.舌状物体。 帽舌、鞋舌、火舌。 3.铃、铎内的锤。 铃舌。 4.姓。 5.二一四部首之一。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舌的字源字形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金文 商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舌字的成语钳口结舌 油嘴滑舌 瞠目结舌 张口结舌 七嘴八舌 鹦鹉学舌 赤口毒舌 贫嘴贱舌 咂嘴弄舌 多嘴多舌 摇唇鼓舌 调嘴弄舌 轻嘴薄舌 缄口结舌 甜嘴蜜舌 尖嘴薄舌 巧舌如簧 三寸之舌 舌剑唇枪 口干舌燥 搬唇弄舌 枉费唇舌 贫嘴薄舌 更多… 舌字组词舌开头的词语舌头 舌战 舌苔 舌敝唇焦 舌本 舌弊 舌敝 舌辨 舌辩 舌边音 舌敝唇枯 舌敝耳聋 舌灿莲花 舌侧音 舌长事多 舌底澜翻 舌毒 舌端 舌端月旦 舌锋 舌锋如火 舌干唇焦 舌耕 更多… 舌结尾的词语七嘴八舌 口舌 喉舌 瞠目结舌 咋舌 火舌 张口结舌 唇舌 饶舌 嚼舌 多嘴多舌 油嘴滑舌 学舌 鹦鹉学舌 摇唇鼓舌 咬舌 鼓舌 小舌 白费口舌 百舌 搬唇递舌 搬唇弄舌 搬口弄舌 更多… 舌中间的词语唇枪舌剑 鸭舌帽 龙舌兰 口干舌燥 长舌妇 大舌头 巧舌如簧 百舌儿 百舌鸟 百舌之声 百舌子 搬舌头 半舌音 拔舌地狱 长舌之妇 齿敝舌存 齿弊舌存 齿落舌钝 赤舌烧城 齿亡舌存 唇敝舌腐 唇尖舌利 唇焦舌敝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