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
引《后汉书·邓骘传》:“宜收还冢次,宠树遗孤,奉承血祀,以谢亡灵。”李贤 注:“血祀谓祭庙杀牲取血以告神也。”《旧唐书·忠义传序》:“由、麑、信、让 之徒,君人者常宜血祀。”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或并取其遗制絶之,则 炎 黄 之血祀斩, 汉•唐 之声威灭矣。”
血 [ xuè ]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如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 如 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 如 血性。血气方刚。 血 [ xiě ]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更多解释]
祀 [ sì ] 1. 祭。 如 祭祀。祀天。祀祖。 2. 中国殷代指年。 如 十有三祀。 [更多解释]
血祀的拼音是:xuè sì点击 图标播放血祀的发音。
血祀的意思是:指祭祀。凡祭,必杀牲取血,故称。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