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tuō ㄊㄨㄛ

卷三言部共10画
说文解字

卷三

言部

10画

U+8A17

他各切

託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他各切頁碼71頁,第29

託寄也。从言乇聲。

卷别卷五反切他作反頁碼202頁,第3行,第1

託寄也。從言乇聲。

卷别卷三上反切他各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77頁,第1許惟賢169頁,第7

託寄也。

段注與《人部》侂音義皆同。

从言。乇聲。

段注他各切。五部。

金文從言、乇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託」的本義為寄託、委任、請求他人協助,這些動作都要用言語,因此從「言」表義;從「乇」聲不兼義。依《說文》,「乇」的本義為「艸葉」,此義與「託」無關,因此「託」從「乇」聲不兼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2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203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63頁
4說文校箋第97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92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322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56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31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81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58頁,第23字
11標注說文第98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73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001頁【補遺】第16441頁
14通訓定聲第184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201頁【崇文】第801頁
16說文句讀第280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4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60頁,第2字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𡘋音拓。
說文》:寄也。揚子《方言》:凡寄爲託。
玉篇》:憑依也。
增韻》:委也、信任也。
榖梁傳・定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范註〕詒託,猶假寄。
禮・檀弓》: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鄭註〕寄也。
前漢・賈山傳》:聚廬而託處。
唐書・李勣傳》:勣既忠力,帝謂可託大事。
說苑・善說篇》:上士可以託色,中士可以託辭,下士可以託財。

又,《正字通》:寓言也。
後漢・姜肱傳》:託以他辭,終不言盜。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隴右道有託州。

又,南詔官名。
唐書・南蠻傳》:乞託主馬,祿託主牛,巨託主倉廩。

又,《韻會》或作侂。
說文》:《論語》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託。宋韓侂胄名取此。

又,或作寓。
禮・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註〕寓,寄也。或爲託。

又,《集韻》:陟嫁切,音吒──誇也。

注解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0 7: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