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释义

èr ㄦˋ

卷十三二部共2画
说文解字

卷十三

二部

2画

U+4E8C

而至切

𠄠 、 弍

二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而至切頁碼451頁,第21

𠄠地之數也。从偶一。凡二之屬皆从二。

弍古文。

附注按:古文字二用二橫畫表示,是原始記數符號。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仁至反頁碼1061頁,第6行,第1

弍地之數也。從偶一。凡二之屬,皆從二。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1061頁,第7行,第1

古文二。

鍇注臣鍇曰:「義與一同。」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而至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721頁,第1許惟賢1183頁,第3

弍地之數也。

段注易曰:天一地二。惟初大始。道立於一。有一而後有二。元气初分。輕淸昜爲天。重濁侌爲地。

从耦一。

段注耦各本作偶。誤。今正。偶者,桐人也。凡云偶爾用之。耦者,二人竝耕之偁。故凡奇耦字用之。古書或不拘。許必從其朔也。大徐本無一字。非。耦一者,㒳其一也。㒳畫當均長。今人上短下長便是古文上字。三篆亦三畫均長。而至切。十五部。

凡二之屬皆从二。

古文二。

二,表示地的数。由成双的“一”构成。所有与二相关的字,都采用“二”作边旁。“弍”,这是古文写法的“二”。

從甲骨文到楷書,除戰國文字、《說文》古文之外,其形都一致。篆文之形,特別強調二橫長短相同,隸書就不這麼要求,成了上橫短、下橫長;楷書承接隸書,據以為形。以上諸形,都由兩個「一」字構成,以示其義。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戰國文字戈、弋二形常相混,證以《說文》古文,二字都應從弋、二聲。究其所以加弋為形,是使記數明確,不致增添竄改。「二」字既由兩個一字構形,兩橫就應寫得一樣長。如寫成上橫短、下橫長的「二」,就成了上下的「上」字。因古文「上」的寫法,就是上橫短、下橫長,寫成「」。不過,如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也從俗,而定其形為「二」。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50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857頁
4說文校箋第59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35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98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2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66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4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7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575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7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134頁【補遺】第17973頁
14通訓定聲第246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87頁【崇文】第4745頁
16說文句讀第1960頁
17說文新證第90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5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41頁,第5字

康熙字典原文

注解

1.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2.一加一的和two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说文》因二以济民行。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赐也闻一以知二。 —— 《论语·公冶长》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 《韩非子·五蠹》

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3.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 twenty

一百二。

4.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 two hundred

八千二。

5.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 two thousand

四万二。

6.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second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唐· 杜甫《石壕吏》

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形容词

1.两样;有区别 different

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2.不专一;不忠诚 be double-minded; disloyal

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1.介于一和三之间的自然数。如:“一、二、三……。”大写作“貳”,阿拉伯数字作“2”。

2.二一四部首之一。

1.次序排第二的。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褭褭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

第二名。

2.不专一的、两样的。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其子有二心,故废之。”《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卫大经传》:“卓然高行,口无二言。”

1.改变。

《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并比。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二(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二(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二(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二(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二(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二(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二(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二(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二(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二(金文·商·商) 金文

二(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二(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二(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二(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二(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二(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二(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二(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二(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二(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二(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二(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二(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二(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二(简·楚〔战国〕·仰天湖) 楚〔战国〕 仰天湖

二(简·楚〔战国〕·) 楚〔战国〕

二(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二(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二(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二(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二(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二(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二(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二(简·秦·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

二(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二(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二(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二(简·秦·龙岗) 龙岗

二(简·秦·关沮) 关沮

二(简·秦·里耶) 里耶

二(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二(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二(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二(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二(传抄·魏·春秋僖公石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二(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二(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二(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二(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二(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二(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二(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5 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