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齭 | ||||||||||||||||||||||||||||||||||||||||||||||||||||||||||||
释义 | 齭chǔ ㄔㄨˇ 卷二齒部共23画 说文解字 卷二 齒部 23画 U+9F6D 齭 創舉切 𪘷 齼 齭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二下反切創舉切頁碼第59頁,第21字續丁孫 齭異體𪘷
附注《玉篇・齒部》:「齼,齒傷醋也。齭,同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四反切襯許反頁碼第171頁,第3行,第1字述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二下反切創舉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18頁,第7字許惟賢第143頁,第3字
段注酢者今之醋字。酸澀也。 从齒。所聲。讀若楚。 段注創舉切。五部。亦作齼。凡言痛憷,儊澀意皆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引申為痛楚,楚當作齭,酸齭。 錢一齒傷酢(醋)也。引申為痛斷、酸齭。 周二痛楚當作痛齭。 齭字的相关索引
齭chǔ ㄔㄨˇ 正文・亥集下齒部共2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亥集下 齒部 23画 U+9F6D 齭 齭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齒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76頁,第1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34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37頁,第23字 音《唐韻》:創舉切;《集韻》:創所切,𡘋音楚。 音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𡘋音所──義同。 注解〔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齒部。 〔齭〕字拼音是ch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所。 〔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ǔ] ⑴ 古同“齼”。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齭chǔ ㄔㄨˇ 齒部共23画左右结构U+9F6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齒部 23画 8画 左右结构 HWWR 86 、 HBRR 98 YUHSL IOXP 22721 无 U+9F6D 21213434134345233513312 竖、横、竖、横、撇、点、撇、点、横、撇、点、撇、点、竖折/竖弯、竖、撇、撇、横折、横、撇、撇、横、竖 齼 、 𪘷 、 𫜭 齭字概述〔齭〕字拼音是chǔ,部首是齒,总笔画是23画。 〔齭〕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所”。 〔齭〕字仓颉码是YUHSL,五笔是HWWR86,HBRR98,四角号码是22721,郑码是IOXP。 〔齭〕字的UNICODE是U+9F6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813,UTF-32:00009f6d,UTF-8:E9 BD AD。 〔齭〕字异体字是齼、𪘷、𫜭。 齭的意思齭chǔㄔㄨˇ基本解释◎古同“齼”。 齭字的翻译
齭的国语辞典解释齭chǔㄔㄨˇ详细解释动 ◎牙齿酸痛。 《说文解字•齿部》:“𫜭,齿伤酢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齭的两岸词典解释齭chǔㄔㄨˇ详细解释◎〈书〉牙齿酸痛。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齭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