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𩑒 | |||||||||||||||||||||||||||||||||||||||||||||||||||||||||
释义 | 𩑒duó ㄉㄨㄛˊ 卷九頁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九 頁部 12画 U+29452 𩑒 徒谷切 𩑒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九上反切徒谷切頁碼第291頁,第7字續丁孫 𩑒
附注徐灝注箋:「𩑒顱也三字連篆讀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十七反切陀谷反頁碼第730頁,第2行,第2字述
鍇注臣鍇曰:「今俗作髑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九上反切徒谷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62頁,第2字許惟賢第729頁,第2字
段注此五字各本作顱也二字。今依全書通例正。《骨部》曰:髑髏,頂也。𩑒顱卽髑髏。語之轉也。𩑒顱亦曡韵。《玉篇》引博雅,《聲類》作頊顱。恐有誤。《戰國策》云:頭顱僵仆。相望於竟。 从𩑋。乇聲。 段注徒谷切。按此音誤也。《廣韵》一屋無此字。十九鐸音徒落切,是不誤矣。五部。 𩑒字的相关索引
𩑒duó ㄉㄨㄛˊ 正文・戌集下頁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戌集下 頁部 12画 U+29452 𩑒 𩑒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52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9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92頁,第11字 音《唐韻》、《集韻》𡘋徒谷切,音牘。 音又,《廣韻》:徒落切;《集韻》:達各切,𡘋音鐸──義同。 音又,《集韻》:闥各切,音託──腦𦞤。 音又,《廣韻》:丑格切;《集韻》:恥格切,𡘋音斥──腦蓋。 音又,《廣韻》、《集韻》𡘋陟格切,音磔──義同。 卷目:考證・戌集下 部首:頁部 愛日堂藏本: 第81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8頁,第2字 𩑒顱爲之髑髏。 謹照原文爲之改謂之。 注解〔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𩑒〕字拼音是duó,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乇、頁。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𩑒duó ㄉㄨㄛˊ 頁部共12画左右结构U+29452CJK 扩展B 汉语字典 頁部 12画 3画 左右结构 TADM HPMBC MHGO 无 无 U+29452 315132511134 𩑒字概述〔𩑒〕字拼音是duó,部首是頁,总笔画是12画。 〔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乇、頁”。 〔𩑒〕字仓颉码是HPMBC,五笔是TADM,郑码是MHGO。 〔𩑒〕字的UNICODE是U+294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9042,UTF-32:00029452,UTF-8:F0 A9 91 92。 𩑒的意思基本释义𩑒duóㄉㄨㄛˊ◎拼音duó。[~颅] 脑盖骨。 𩑒的字源字形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