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党同伐异 | |||||||||
释义 | dăngtóngfáyì 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的意思词语解释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ā yì
网络解释党同伐异《党同伐异》是1916年9月5日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电影,由大卫·格里菲斯执导,丽莲·吉许、安德烈·贝兰杰、弗兰克·鲍沙其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由4段相隔数千年互不相关的故事连缀而成 :《母与法》、《基督受难》、《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和《巴比伦的陷落》。故事虽不相关,但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祈求和平,反对党同伐异。 影片在影像结构、叙事结构以及镜头运动、剪辑节奏上的创新对世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极大,被认为是最早的经典影片之一。1958年,在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它被评为电影史上12部最佳影片之一。 党同伐异 (汉语成语)党同伐异,读音:dǎng tóng fá yì,释义是 党:偏袒。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自:《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党同伐异的字义分解
【党同伐异】的常见问题
dǎngtóngfáyì 党同伐异
拼音: dǎng tóng fá yì 怎么读 注音: ㄉㄤˇ ㄊㄨㄥˊ ㄈㄚˊ ㄧˋ 繁体: 黨同伐異 感情 贬义成语 近义词: 引绳排根 结党营私 朋比为奸 结私营党 诛除异己 反义词: 同心协力 周而不比 无偏无党 不偏不倚 公正无私 无偏无坦 党同伐异的意思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例子: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绪言》) 谜语: 一党 (谜底:党同伐异) 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学的五经博士。到汉宣帝时由萧望之在黄家藏书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儒学讨论。讨论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去攻击那些观点不一致的人。 党同伐异的详细解释【释义】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语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后用“党同伐异”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典源】《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及汉祖杖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礼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雠,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 自 [1]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 [2],至有 [3][4]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至王莽专伪,终于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虽中兴在运,汉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于时矣。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注解[1]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雾会:喻众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石渠:西汉皇帝用来藏书的阁名。为萧何所造,位于长安未央宫殿北。 [4]分争:分异争夺。 【典故】“党同伐异”意思是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汉初采黄老治术,主张无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汉武帝刘彻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一时间儒学兴盛起来,学者经常聚集讨论,以致宣帝时召集诸儒在石渠阁讲论六艺。在评议《公羊》、《谷梁》时产生分歧,引发争论,以致有“党同伐异之说”。也就是观点相同的人结为同党,攻击观点和自己不同的。后来“党同伐异”演变为成语,用来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书证】
【用法】语义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 类别用在“结同排异”的表述上。 例句①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②如果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不应该党同伐异,而要多方兼容并蓄。 ③明朝士人党同伐异,互相斗争,无心国计民生,终于导致国家走上衰亡之途。 ④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应当容许不同的见解存在,而不能党同伐异,排斥不同学派。 ⑤政党虽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但若是人人党同伐异,不问是非,反而是开民主倒车。 【辨识】同义“党同伐异”及“结党营私”都有勾结同党的意思。 异义“党同伐异”侧重于勾结同党以打击异己;“结党营私”侧重于勾结同党以谋求私利。 例句
党同伐异的翻译
党同伐异成语接龙“异”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党”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党同伐异字义分解党读音(dǎng), 儿部,共10画 ①. 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 如: 党派。党团。党委。党员。党章。党阀。党风。党纪。 ②. 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 如: 党羽。朋党。死党。 ③. 指亲族。 如: 父党。母党。妻党。 ④. 古代地方组织,以五百家为一党。 ⑤. 姓。 查看详细解释 同读音(tóng,tòng), 口部,共6画 ㈠ 同 [ tóng ]①.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②. 共,在一起(从事)。 如: 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③. 和,跟。 如: 同流合污。 ④. 姓。 ㈡ 同 [ tòng ]①. 〔胡~〕见“胡”。 查看详细解释 伐读音(fá), 人部,共6画 ①. 砍。 如: 伐树。砍伐。 ②. 征讨。 如: 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③. 自夸。 如: 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查看详细解释 异读音(yì), 廾部,共6画 ①. 不同的。 如: 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②. 分开。 如: 离异。异居。 ③. 另外的,别的。 如: 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 ④. 特别的。 如: 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 ⑤. 奇怪。 如: 惊异。诧异。怪异。 查看详细解释 党同伐异成语组词党的成语同的成语伐的成语异的成语 党同伐异相似的成语伐异党同标同伐异党同妒异乍同乍异同床异梦异口同声求同存异异曲同工大同小异同工异曲本同末异异途同归同门异户异名同实异路同归异口同音异口同辞异口同韵赏同罚异异苔同岑同源异派小异大同同源异流同恶相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