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
范文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课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认识并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下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四、说教法 根据几何知识的教学特点、本节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发现法:通过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实物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五、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根据课程标准,采用直观演示、观察发现等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之前,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用品(有柜子、礼品盒等),询问学生:“屏幕上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在学生积极回答之后(长方体/正方体),板书今天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将从5个知识点来进行新知的教学: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首先请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闭上眼睛摸一摸,想一想:“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让学生告诉我他们的发现,然后我将拿出长方体,边摸边讲解:什么叫面、棱、顶点。 这里设计让学生闭上眼睛手摸长方体,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将出示学习提纲:请用手中的学具数一数,并想一想“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自主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抽取学生反馈研究成果,并通过询问其他学生“这个答案对不对?”师生相互讨论,互动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进行长方体的作图。 首先向学生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让学生们给三条棱取名字,然后我总结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标注了长、宽、高的长方体图形。 随即,请学生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直观图,同时进行说明: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为长方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认识正方体并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它们相等,将会得到什么形体?”同时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得出结论: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接着出示学具“魔方”正方体,让学生根据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主研究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出示自学提纲:“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完后我将对其特征进行总结。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运用学习迁移认识正方体,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提高学习兴趣。 5、长方体、正方体间的关系。 我将让学生总结前面讲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进行对比,说一说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挑学生反馈,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采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并用多媒体展示。 这一环节设计旨在师生共同梳理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 言进行描述,意在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多种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我设计了简单的填写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填一填: 1、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有()条棱,长度();正方体是特殊的()。 2、三条棱相交处叫(),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 3、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左边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相交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四)课堂小节 在小节环节,我将让学生谈一谈体会,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再由我补充本节知识要点。并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合作、大胆思考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这样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会数学的决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使学生再次巩固新知识,并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本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课本P31的第1、第5道练习题。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特征的对比及两者间的关系图,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总之,本节课我主要以演示、观察、研究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总结归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性教育。 五、教学用具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火柴盒、电脑课件。 六、教学流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学中我从复习平面图形入手,然后认识立体图形,进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具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抽象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最后,让学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用集合图形表示它们的关系。 在创新应用上,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通过做一做,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说课标: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和经验。” 依据《新课标》理念,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比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说建议: 依据课标和教材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以观察发现,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的基础上安排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强化认识,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下一步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和依据 重点: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依据:依据《新课标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针对“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依据“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亲身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①、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了感兴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 ②、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生也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形状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③、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水平。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实物观察法,比较法,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二)学法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三、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长方体框架一个。 学具:自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小组准备橡皮泥、小棒(每种颜色小棒各四根长度相同)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指出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学困生给予鼓励。体现长方体、正方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我分了5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教师先用长方体模型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实物也跟着一边摸,一边叙述。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同桌互相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实践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的准确位置,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好铺垫。 第二个知识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小组交流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情况下6 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3)师问:还有其他发现吗? (4)汇报:牙膏盒有4个面,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也是相等的。 (5)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并板书(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提出利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面的特征。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课件演示正方体、顶点和棱长。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的感受。 第三个知识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说一说用了几根小棒,几颗珠子连接成的。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和珠子,小组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a、讨论交流,你搭建的长方体用了几根小棒,几颗珠子?生回答(12根小棒,8颗珠子。) 师:也就是说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b、围成这个长方体的小棒长短有什么特征?生(相对的小棒都相等),师:相对的棱相等。 c、课件演示老师归纳总结的长方体棱的特征。 (2)、师:如果老师要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模型,需几根小棒,几颗珠子,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逐步提高。 第四个知识点:总结归纳特征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完成学生手中的表格,学生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整理在表中,边填表格,边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正方体具备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用集合图表示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板书(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梳理所学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意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第五个知识点:认识长、宽、高 1、教师指导学生摸出手中长方体纸盒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同桌互指,指名演示。 2、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学生亲自动手摸正方体纸盒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同桌互指 师:有什么发现? 生:相交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 教师明确:正方体的长、宽、高统称为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使学生了解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图形中的数据大小无关,而是与图形的位置有关。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出示课件中的表格,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填一填 设计意图: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 第四个环节:师生小结、完善认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第五个环节: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 (1)结合课堂活动来考察,看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加观察,操作,交流,展示等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探索立体图形特征,能否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形象地描述现实中的实物。 (2)通过课堂活动考察,对数学活动是否有兴趣,并获得自主解决问题愉快的情感体验。 (3)通过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有关练习内容来考察,进行书面考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有一定难度。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辅导教学。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除了让学生通过,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做一做来学习新知,同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物体(有礼品盒、烟盒等) 同学们,你们看,屏幕上都展示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对,它们都是长方体。 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图形。 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今天咱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同学们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在这里让学生闭上眼睛动手摸长方体,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请学生根据提示来研究长方体的面 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些面是什么图形?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研究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能回答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 同学们刚才合作的非常认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出示学习提纲: 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学生研究 挑学生反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那么,这些同学研究的对不对呢? 动画演示,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 出示学习提纲,学生研究、反馈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总结 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同学给三条棱起名字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学生反馈(1个面、2个面、3个面。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先同桌互说、然后挑学生反馈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 (三)、反馈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分米?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四)、整理回顾 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说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清晰地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