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熹平石经 |
释义 | xīpíngshíjīng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的意思词语解释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
引证解释
国语辞典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
网络解释熹平石经 (东汉太学石经)《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刻成后立于当时的汉魏洛阳城开阳门外洛阳太学所在地(太学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墙村)。 东汉时期汉灵帝为了维护统治地位,下令校正儒家经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每块石碑高3米多,宽1米多。 太学就是当时的国立大学,所以人们又称这部书为《太学石经》。这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是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故也称为《一字石经》。 熹平石经后因战乱毁坏。自宋代以来偶尔有石经残石出土,历代总共发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残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馆(491字),部分藏于洛阳博物馆(24字)、及北京图书馆。 熹平石经的字义分解
【熹平石经】的常见问题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