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胾 | |||||||||||||||||||||||||||||||||||||||||||||||||||||||||
释义 | 胾zì ㄗˋ 卷四肉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四 肉部 12画 U+80FE 胾 側吏切 𦛹 胾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四下反切側吏切頁碼第133頁,第9字續丁孫 𦛹異體胾 大臠也。从𠕎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八反切側字反頁碼第345頁,第1行,第2字述 大臠也。從肉𢦒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四下反切側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702頁,第6字許惟賢第313頁,第4字 大臠也。 段注切肉之大者也。 从肉。𢦒聲。 段注側吏切。一部。按《鄉射禮》古文樴爲胾。戠聲聲同也。脯脡字本作梃,從木。從手,從肉皆誤也。梃,一枚也。樴猶梃也。樴作胾則同聲而不同義。凡禮古文髀作脾,榦作肝,骼作胳等皆同聲而不同義。 胾字的相关索引
胾zì ㄗˋ 正文・未集下肉部共12画 康熙字典 正文 ・未集下 肉部 12画 U+80FE 胾 胾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49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1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7頁,第2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側吏切;《正韻》:資四切,𡘋音剚。 注解〔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胾〕字拼音是zì,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𢦏、肉。 〔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ì] ⑴ 切成大块的肉。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胾zì ㄗˋ 肉部共12画半包围结构U+80FE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肉部 12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会意字 FAMW JIOBO EHOO 43250 5175 U+80FE 121253434534 横、竖、横、竖、横折钩、撇、点、撇、点、斜钩、撇、点 𡥎 、 𦙼 、 𦚚 、 𦛹 胾字概述〔胾〕字拼音是zì,部首是肉,总笔画是12画。 〔胾〕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𢦏"、肉”。 〔胾〕字仓颉码是JIOBO,五笔是FAMW,四角号码是43250,郑码是EHOO,中文电码是5175。 〔胾〕字的UNICODE是U+80F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022,UTF-32:000080fe,UTF-8:E8 83 BE。 〔胾〕字异体字是𡥎、𦙼、𦚚、𦛹。 胾的意思胾zìㄗˋ基本解释◎切成大块的肉。 详细解释名词 ◎切成的大块肉 big piece of meat胾,大脔也。从肉。——《说文》毛炰胾羹,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左殽右胾。——《礼记·曲礼》。注:“殽,骨体也;胾,切肉也。殽在俎,胾在豆。”羹胾中别。——《管子·弟子职》胾四豆。——《仪礼·士虞礼》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胾字的翻译
胾的国语辞典解释胾zìㄗˋ详细解释名 ◎切成大块的肉。 《说文解字•肉部》:“胾,大脔也。”《荀子•非相》:“啜其羹,食其胾。”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胾的两岸词典解释胾zìㄗˋ详细解释1.〈书〉切成大块的肉。 2.〈书〉切割成块。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胾的字源字形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胾字的成语池酒林胾 附赘悬胾 更多… 胾字组词胾羹 羹胾 狗胾 酒胾 枯胾 牛胾 炮胾 池酒林胾 噬胾 豕胾 肴胾 职胾 炙胾 更多…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