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變 | |||||||||||||||||||||||||||||||||||||||||||||||||||||||||
释义 | 變biàn ㄅㄧㄢˋ 卷三攴部共23画 说文解字 卷三 攴部 23画 U+8B8A 變 祕戀切 变 𣀵 變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頁碼第97頁,第26字續丁孫 𣀵異體變 更也。从攴䜌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六反切祕戀反頁碼第261頁,第2行,第2字述 更也。從攴䜌聲。 鍇注臣鍇曰:「攴有爲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下反切祕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93頁,第2字許惟賢第221頁,第1字 更也。从攴。䜌聲。 段注祕戀切。十四部。 白话解释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 字形解说金文從音、弁聲,隸定當作「」。戰國文字從又、䜌聲;篆文從攴、䜌聲。隸書同戰國文字,楷書同篆文。金文「」從「音」為義符,表示與音樂有關,從「弁」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弁」字本義為「冕也」,與「」義無關。不過,如果把「弁」看成「變」的造字假借,那麼「」從「弁/變」就有兼義的功能了。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變」字從「攴」或「又」為義符,表示是與手部有關的動作;從「䜌」為聲符,可能有兼義功能,依《說文》,「䜌」字本義為「亂也」,此義與「變」有關,事物要變,多半是因為原來太亂;或者事物本來好好的,但是變了就容易亂,因此「變」從「䜌」聲,可能有兼義功能。「」或「變」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兼會意。 變字的相关索引
變biàn ㄅㄧㄢˋ 正文・酉集上言部共23画 康熙字典 正文 ・酉集上 言部 23画 U+8B8A 變 变 𢒟 、 𢒪 、 𢒦 變的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原文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3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86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61頁,第5字 古文: 𢒟 、 𢒪 、 𢒦 音《唐韻》:祕戀切;《廣韻》:彼眷切。 例又,動也。 例又,權變。 例又,災異曰變。 例又,死喪曰變。 例又,姓。見《姓苑》。 音又,《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 音又,叶𤰞眠切,音邊。 音又,叶必愼切,音𩯭。陸雲詩羽儀未變,叶有客來信。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言部 愛日堂藏本: 第68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1頁,第5字 《禮・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變。 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 注解〔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變〕字拼音是bi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龻、攵。 〔變〕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攴( pū ),孌( luán )聲。本义是變化,改變。 〔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àn] ⑴ 變化;改變。《小爾雅•廣詁》:“變,易也。”《玉篇•言部》:“變,化也。”⑵ 移動;驚擾。《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⑶ 變通;權變。《鹽鐵論•相刺》:“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説也。”⑷ 事變;突然發生的非常事件:政變;兵變。《漢書•高后紀》:“待吕氏變,而共誅之。”⑸ 奇異的;怪誕的。《楚辭•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娱憂兮,觀南人之變態。” “⑹ 變相”或“變文”的簡稱。《觀薛稷少保書畫壁》詩:“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屋椽。”⑺ 通“㦚”。急躁。《韓非子•亡徵》:“變褊而心急,輕疾而易動發,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⑻ 通“辯”。➊正當。《禮記•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➋周遍。《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變官民能,歷其才藝。” ➌爭辯。三國魏嵇康《家誡》:“人有相與變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也。”⑼ 姓。《通志•氏族略五》:“變氏,見《姓苑》。” 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国学网整理。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變biàn ㄅㄧㄢˋ 言部共23画上下结构U+8B8A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变 言部 23画 16画 上下结构 XYXT 86 、 YXXT 98 VFOK ZSMO 22408 无 U+8B8A 4111251554444554444313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横、撇、捺 㣐 、 变 、 變 、 𠮓 、 𢒛 、 𢒟 、 𢒦 、 𢒪 、 𢒭 、 𢻝 、 𢼜 、 𣀵 、 𦇥 變字概述〔變〕字拼音是biàn,部首是言,总笔画是23画。 〔變〕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䜌、攵”或“"龻"、攵”。 〔變〕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攴( pū ),孌( luán )聲。本义是變化,改變。 〔變〕字仓颉码是VFOK,五笔是XYXT86,YXXT98,四角号码是22408,郑码是ZSMO。 〔變〕字的UNICODE是U+8B8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722,UTF-32:00008b8a,UTF-8:E8 AE 8A。 〔變〕字异体字是㣐、变、變、𠮓、𢒛、𢒟、𢒦、𢒪、𢒭、𢻝、𢼜、𣀵、𦇥。 變的笔顺Loading... 變的意思變变biànㄅㄧㄢˋ基本解释①變化;改變。《小爾雅•廣詁》:“變,易也。”《玉篇•言部》:“變,化也。” ②移動;驚擾。《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 ③變通;權變。《鹽鐵論•相刺》:“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説也。” ④事變;突然發生的非常事件:政變;兵變。《漢書•高后紀》:“待吕氏變,而共誅之。” ⑤奇異的;怪誕的。《楚辭•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娱憂兮,觀南人之變態。” “ ⑥變相”或“變文”的簡稱。《觀薛稷少保書畫壁》詩:“又揮西方變,發地扶屋椽。” ⑦通“㦚”。急躁。《韓非子•亡徵》:“變褊而心急,輕疾而易動發,心悁忿而不訾前後者,可亡也。” ⑧通“辯”。➊正當。《禮記•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➋周遍。《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變官民能,歷其才藝。” ➌爭辯。三國魏嵇康《家誡》:“人有相與變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預也。” ⑨姓。《通志•氏族略五》:“變氏,見《姓苑》。” 详细解释動 1.形聲。从攴( pū ),孌( luán )聲。本義:變化,改變。 2.同本義transform; change。 變,更也。 —— 《說文》變,易也。 —— 《小爾雅》變者,非常也。 —— 《白虎通》一闔一闢謂之變。 —— 《易·繫辭》病變而藥不變。 —— 《呂氏春秋·察今》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無下有變…百姓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 《三國志·諸葛亮傳》不得已,變姓名。 —— 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變文協韻(古文修辭術語。用變換文字或顛倒詞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調和諧);天氣突變;鉅變(巨大的變化);變豹(即豹變,指人發跡而富貴);變宮(中國古代七音的一種。即宮的變聲,比高宮低半音) 3.變通be flexible。 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 —— 漢· 桓寬《鹽鐵論》 4.發動事變rebel; revolt。 待呂氏變而共誅之。 —— 《漢書·高後紀》 變謀(變亂的圖謀);變震(變亂震驚) 名词 1.事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unexpected turn of events。 變遂發。 ——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譁變(稱軍隊突然叛變);變事(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 2.災異,異常的自然現象catastrophe。 災異愈甚,天變成形。 —— 《漢書·五行志》天變不足畏。 —— 《宋史·王安石傳》 變怪(災變怪異) 變字的翻译
變的国语辞典解释變变biànㄅㄧㄢˋ详细解释动 1.更改。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千变万化、一成不变。 2.移动。 《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文选•陆机•文赋》:“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 名 1.突发的动乱。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 2.灾异。 《礼记•曾子问》:“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汉书•卷八一•张禹传》:“上惧变异数见。” 3.权术。 隋•王通《文中子•卷七•述史》:“非君子不可与语变。” 形 ◎奇特的、怪诞的。 《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变象。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變的两岸词典解释變变biànㄅㄧㄢˋ详细解释1.(性质、状态或情况)跟原来有了不同。 变化、瞬息万变、一成不变。 2.变成。 乞丐变王子、沙漠变绿洲。 3.使改变。 变被动为主动。 4.卖出(某物)以换取。 变产、变卖。 5.突发的重大事件。 变乱、兵变、事变、变生不测。 6.可以变化的;已经变化的。 变量、变数、变种、变态。 7.〈书〉变通。 通权达变。 8.姓。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變的字源字形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變字的成语不知时变 变乱纷乘 达变通机 随时应变 处变不惊 更多… |
|||||||||||||||||||||||||||||||||||||||||||||||||||||||||
随便看 |
|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