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𢯲
释义

𢯲

wàn ㄨㄢˋ

卷十二手部共12画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手部

12画

U+22BF2

𢯲

烏貫切

𢯲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烏貫切頁碼400頁,第13

𢯲𢯲也。楊雄曰:「𢯲,握也。」从手𥄗聲。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或作捥……或為腕。」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烏貫反頁碼962頁,第7行,第2

𢯲𢯲也。揚雄曰:「𢯲,握也。」從手𥄗聲。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烏貫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373頁,第2許惟賢1031頁,第7

𢯲𢯲也。

段注各本作手掔。今正。𢯲者,手上臂下也。《肉部》曰:臂者,手上也。肘者,臂節也。《又部》曰:厷者,臂上也。是則肘以下手以上,渾言之曰臂。析言之,則近手處曰𢯲。《士喪禮》。設決麗于𢯲。注云:𢯲,手後節中也。云後節中者,肘以上爲前節。則肘以下爲後節。後節之中以上爲臂,則以下爲𢯲也。俗作捥。《左傳》。涉佗捘衞矦之手及捥。非古字也。

从手。𥄗聲。

段注依《韵會》。此四字在此。𥄗見《目部》。烏貫切。十四部。

楊雄曰:𢯲,握也。

段注此葢楊雄《倉頡訓纂》一篇中語。握者,搤持也。楊說別一義。凡《史・漢》云搤𢯲,扼腕者皆㬪字。言持手游民也。

捥、腕皆俗字。

扼腕,揚雄云:「腕,握也。」怒則握拳,故云扼腕。

俗作腕、捥。

今作腕,捥。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0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00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58頁
4說文校箋第524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473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73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93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87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2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14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502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16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716頁【補遺】第17783頁
14通訓定聲第2755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041頁【崇文】第4161頁
16說文句讀第1709頁
17章授筆記第490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0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105頁,第4字

康熙字典原文

注解

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𢯲〕字拼音是w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𥄗、手

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àn] ⑴ 手掌手臂交接处。后作“腕”。《説文•手部》:“𢯲,手𢯲也。”段玉裁注:“𢯲者,手上臂下也。”《墨子•大取》:“斷指以存𢯲,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畢沅校:“𢯲,此捥字正文。”《顔氏家訓•誡兵》:“但微行險服,逞弄拳𢯲。”王利器集解:“𢯲,各本作腕,今從宋本。”⑵ 脚圈。《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脣,貛貛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𢯲,旄象之約。”高誘注:“𢯲者,踏也。形則未聞。”陈奇猷校注:“𢯲,今謂之脚圈。”⑶ 握持。《説文•手部》:“𢯲,揚雄曰:‘拏,握也。’”段玉裁注:“此蓋揚雄《倉頡訓纂》一篇中語。握者,搤持也。”

手掌手臂交接处。后作“腕”。《説文•手部》:“𢯲,手𢯲也。”段玉裁注:“𢯲者,手上臂下也。”《墨子•大取》:“斷指以存𢯲,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畢沅校:“𢯲,此捥字正文。”《顔氏家訓•誡兵》:“但微行險服,逞弄拳𢯲。”王利器集解:“𢯲,各本作腕,今從宋本。”

脚圈。《吕氏春秋•本味》:“肉之美者:猩猩之脣,貛貛之炙,雋觾之翠,述蕩之𢯲,旄象之約。”高誘注:“𢯲者,踏也。形則未聞。”陈奇猷校注:“𢯲,今謂之脚圈。”

握持。《説文•手部》:“𢯲,揚雄曰:‘拏,握也。’”段玉裁注:“此蓋揚雄《倉頡訓纂》一篇中語。握者,搤持也。”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共收录61983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语字词的释义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Cibaoji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7 6: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