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少年派观后感 |
范文 | 少年派观后感4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派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派观后感 篇1 在前几天火了一部电视剧《少年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触。 林妙妙的父母,由于林妙妙的学习下降就直接把房子换了,学霸钱三一的母亲,之前是一位歌唱家,因为儿子要上高中了,所以就告别了舞台,跟着儿子陪读。邓小琪的母亲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过好,也是非常努力。虽然之前姜天浩的父母非常有钱,可是,当他们破产后,对儿子的学习也是非常上心的。这四位主人公都身处不同的家庭,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点,都是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 有一段时间,林妙妙因为直播没有学习,每天晚上熬夜搞直播,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滑,而这时邓小琪因为想要报考中戏,就开始非常努力的学习。他们三个都劝过林妙妙,让她好好学习,可林妙妙不听,她认为直播可以赚钱,可是在年会上林妙妙也没有穿礼服,粉丝大跌。后来,林妙妙想要跳楼,直到自己的妈妈被吓晕了过去之后才开始知道努力学习。本来可以考上一本的林妙妙,最终却考上了二本。而钱三一不出所料,考上了清华大学。邓小琪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江天浩为了帮父母开饭馆只考了当地的江州大学,林妙妙也考了那个学校。 我们先看看他们原来的学习状况:邓小琪的成绩原来非常不好,和林妙妙是全班倒数一二,可是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可见,努力多么重要。林妙妙因为一时的兴趣,就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到后来才开始努力,这又让我知道在接近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不能松懈,要一直努力。 《少年派》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在我们上学时,不能因受别人的诱惑开始放松自己的学习,要不能受别人的干扰,自己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砥砺前行,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昨天少年派的大结局了,现在也不用会去思考剧情了。当初还是孩子他爹安利我的这部剧,他说看到闫妮(王胜男)和张嘉译(林大为)的对话就像是看到了我俩的日常。看林妙妙高一高二时候他们全家的状态,我还在说,我只有一部分像王胜男,有一次王胜男吐槽林大为的生活习惯那部分,感觉像极了我吐槽孩子他爹,但要求林妙妙好好学习的那部分,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从来对孩子没有这种要求。随着剧情的发展,王胜男在一次和林大为对话时说,小时候只希望孩子健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妙妙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突然意识到,以后我可能会变得和王胜男一样,因为要求和标准可能会逐年增高。 整部剧的剧情我都在和孩子他爹讨论,直到林妙妙沉迷直播,我陷入了沉思。因为之前孩子他爹就说过,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就在想,如果是我的孩子不想考大学了,想去做直播怎么办?说实话,我想了很多,我以当前社会为背景去思考,大学的毕业证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假设我支持她直播,任何工作都不简单,如果有一天小盆友不想做直播了,她可以做什么。 我首先想到了我所在的公司,招聘这块我也参与过,大学本科是招聘的最低要求,因为专科,高中毕业的简历就直接筛掉了,想像一下,一个高中毕业生,前一份工作是做直播,大部用人单位应该都不会接纳吧,那就是说读一个大学,是必须要做的,否则以后就业面就太窄了。但看了下一集之后,我才发现我思考的太狭隘了,林大为以不朽与独树一帜劝妙妙考大学,而钱三一以优秀主播的履历鼓励妙妙,真的是太妙了。想说服对方,就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还要讲让对方信服的例证,真的是学到了。 其实还有很多其它方面,例如要正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要有明确的'目标,谎言维持不了太久等等。这部剧追的比较值。 最近有部电视剧《少年派》很火,回忆我之前的高中生活,觉得有点嘛不切实际。看这部电视剧主要还是为了张嘉译&闫妮,真的很喜欢这2个人的表演,很自然,很真实,而且很搞笑。 闫妮饰演的妈妈叫王胜男,永远那么争强好胜,骨子里也有一股狭义情肠,关心女儿学习进步的同时,在女儿身上也能看到其母的豪气云天。 张嘉译饰演的爸爸叫林大为,这名字一看就家里特别重视他的个人发展。对,剧情也是这么发展的。哪怕林大为事业遭遇滑铁卢,开办葬礼,照样办的风声水起,各家媒体争相报道。 这剧主要是讲高中生活以及家长之间的事情,考上重点学校,父母除了事业的重心之外,孩子的学业便成了父母心头的头等大事,也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同的孩子发生了家庭的重大变故。这帮孩子在这样的变故中成长、成熟。 故事的剧情合乎情理,又在合乎情理之外,故事情节层层推进,随着家庭矛盾的不停升级,少年们步入高三的关键时期。每个家庭都在状况百出,你不能理解的能理解的,在你身上发生的你曾经渴望发生的,在各个少年身上一一发生了。 林妙妙在高三最关键的一年,发现当主播很赚钱,并且能施展在课堂上不能施展的才华,这是多么重要的奇妙的体验。并且越发深陷于此,感觉人生得到了升华,与此同时,林大为夫妇又怀上了二胎,一股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叛逆到达了人生巅峰。逃课,撒谎,不写作业,能干的都干了。成绩排名直线下降,班主任头都大了。一个问题少女,在高考倒计时的几个月里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虽然最后的成绩不理想吧,也考上了二本,算对得起自己奋斗的成绩了。可惜了跟一一的感情,如此青涩,深深埋在心底。不免有一丝的叹息,不知道你们的高中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不及的表白,想牵你的手终究还是由于各奔前程止于开始。 少年派观后感 篇2 关于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称少年派,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无论是故事情节上还是场景特效上,都堪称上品。电影讲述了少年派与孟加拉虎一起海上漂流,战胜诸多来自自然的挑战,利用个人的智慧和信仰,成功脱险的故事。 故事以中年派的回忆展开,以中年派的幸福生活结束,有张有弛,情节完整。中间漂流部分将自然界的威胁(包括虎)和成功脱险后的唯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威胁越残暴,就越突出战胜威胁之后的美好。更有许多画面引人发笑,在紧张和舒缓的气氛中,观众的情绪被完全带动起来,张弛有度。 关于人性 关于人性的善恶论,千百年来,也没有个定论。但是,少年派的讲诉告诉了我们答案,起码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人性论。 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少年派被救之后,两个日本记者前来采访,他们不相信少年派的真实讲述,认为这样他们不好交差,于是少年派讲了另一个故事,虽说不甚满意,但相比Story 1来说,他们接受了Story 2,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故事: Story 1:故事讲述了少年派凭借个人智慧和勇气,勇敢地战胜了自然挑战(暴风雨、飞鱼、缺水和食物),成功地驯服了孟加拉虎,两个生物和谐的生活在同一条船上,可以说相依为命。特别地,他们找到一个有成千上万狐獴的食人岛,而此岛再没有人见到过。 Story 2:故事讲述了四个人(厨子、水手、少年派和他的妈妈)。水手摔断了腿,厨子借故为水手截肢,杀掉了水手,并把水手的尸体作为食物。妈妈因阻止厨子打少年派,与厨子争执,把妈妈杀死并把尸体扔进了大海。厨子良心受责,恳请少年派杀死自己,少年派照办。于是只剩下少年派一个人,且怀着深深的罪恶感。 需要特别说明的`,少年派在离开印度之前,寻找自己的信仰,先后接触了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而其中基督教对他的影响最大,漂流期间的经历更让他相信God的存在。同时,那个作家在妈妈纪推荐来的理由正是他的经历会让你相信上帝,所以,电影贯穿其中的正是基于上帝信仰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再来看两个故事,就很容易看出,这两个故事实际上代表了两个极端,关于人性。 Story 1讲述的是,人与虎和谐相处,人依靠智慧和信仰战胜了困难,生命流程的惊奇发现是对坚持信仰的馈赠,这是关于人性美善的故事。 Story 2讲述的是,四个人为了生存相互残杀,最终给心灵上增加深深的罪责,这是关于人性邪恶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性善与恶,一目了然,日本记者宁可相信Story 2,而他们所要传达出的也正是这种人性中邪恶的部分,未免有极强的讽刺。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Story 2中,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只不过都不是人类,作家的解释给了我们清晰的说明:厨子是鬣狗,水手是斑马,妈妈是猩猩,少年派是老虎。 鬣狗 杀死了斑马和猩猩,老虎把 鬣狗 杀死。这个发生在没有人性的动物中的故事却被日本记者采纳,更突出了记者人性的麻木,更突出了记者影响下的观众的麻木。作者正是突出这种人性中恶的部分,并批判之。 从另一个方面说,少年派在首次讲述漂流经历(Story 1)时,忽略了动物间自相残杀的情节,更多的侧重于自己与老虎的相处,凸显了智慧和信仰的力量,这样的故事并不能使记者满意,强烈的人性对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们在听别人讲述时,会与个人价值观作对比进行判断。当对方的讲述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更倾向于相信对方的讲述,而当对方的讲述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挑战时,更倾向于不相信对方的讲述。从这一层面来说,个人价值观的正确与否,结论已很明显。 关于归宿 不得不说,世间万物都是有归宿的,这也是与基督教的信仰一致的。 电影在临近结束的时候,突出了两个内容。首先,电影给了帕克一个特写,帕克望着丛林深处,然后走进了丛林中。然后,电影以中年派的妻子孩子回家为结尾,全家其乐融融生活幸福,就像无数个普通家庭一样。 理查德帕克是一只孟加拉虎,它本就该属于丛林,只不过人类的捕捉和自以为是的圈养,限制了它的自由,帕克之所以没有留下,这正是动物本性的所在,只有丛林才是它最应该的归宿。 中年派历经艰难险阻成功从大洋中生存下来,其精神可歌可泣,甚至可以称之为英雄。但是,在中年派讲完故事时,作家反问,你确定要让我写你的故事吗?中年派:随便,这是你的故事。是的,当我把故事讲完,这就不是我的故事了,只要你把故事的基调把握好,我别无他求。其实,中年派终究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漂流前,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伙子,被大家嘲笑为小便;漂流后,他依旧是个普通人,生命的历程不该为一段奇妙的经历而改变,这才是他的归宿。 当奇妙的经历已逝,世界都归于平静,你唯一需要做的不是沉浸其中,而是迅速脱离出来,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你本性并没有被打破,你的归宿依旧。 最后几点 1、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2、批判中人性中恶的部分;3、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 少年派这部电影真心不错,尤其是无边大海中的美景有种荡涤心灵的感觉,五星评价。 少年派观后感 篇3 在观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感受是李安高超的导演能力,能指导缺少表演经验的少年演员和更没有表演经验的野兽完成表演,整个表演自然,扣人心弦,无懈可击。 只是影片的立意一时吃不透。大部分的情节是现实可信的,可是那一段奇幻岛的情节是怎么回事?岛上密密匝匝的猫狸像是迪斯尼的作品,卡通味十足。岛上的淡水在夜晚会变成酸。派从树上摘下一朵花,剥开层层花瓣是一颗人类的牙齿。在这里所有现实世界的逻辑都不对了。首先淡水与酸的周期性互变就是天方夜谭,再有被酸腐蚀的人不会只留下一颗牙齿,这颗牙齿和其他牙齿以及全身的骨骼化学成分一样,结果也应该一样被腐蚀消失才对。 我想只有用梦来解释这段奇幻漂流才能解释通吧。这只是一个梦。只是派无法分清现实与梦。派信仰宗教,在梦里体会神的暗示:暂时的安逸只是一个陷阱,没有选择的继续在无边的大海里与死神搏斗,才能赢取最后的胜利。只是一个梦,在梦里渴望得到一个神奇的小岛,结束海上的漂流生活,而理智却告诉自己幻想只会让人自掘坟墓,所以在梦里派假借神交给自己一朵有寓意的花朵。离开了小岛,就意味着派的`梦也醒了。唯一要做的还是为生存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生存的机会。 一次海难,一个少年,一只老虎,一次旅程。也许“奇”的是少年在海上两百多天的漂流过程,“幻”的是少年此次漂流过程中的所见似梦似幻。我想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如此,无法猜测李安当初下决心拍这部电影的时候看重的是这个故事是什么,也无从知晓电影本身想告诉人们什么。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个观众本身从电影中感受到什么。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感知是独特的,他所看到的外界都会成为他独特的心灵世界。与其说电影中的少年经历的是一场海上漂流之旅,还不如说他经历了是一场人生的心灵之旅。 幼年时候因为父亲的喜好,他因此得了“便”的绰号,遭到同龄人的嘲弄。他决定改变这种处境,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少年π的执着:一节课一节课的不断重复介绍自己名字和π的关系,从开始的嘲笑到最后一节数学课的征服,当同学们和老师们心悦诚服和惊叹中,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成功,我们看到少年π反转成功后的自豪和成就感。π靠着自己的执着让自己的心灵从低谷走了出来。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他的生活就会毫无生气。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信,那么就等于什么都不信。少年帕克信仰很多,他的父亲这么教育过他。可是他仍然无法只信仰其中某一个。可能看似矛盾,但其实不难发现,他其实只信仰一种:生命。特殊的生长环境,他很容易感受生命的需求,他把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都当做是平等的生命来对待,他是内心软和善良的人。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外界很多事情会让他矛盾,会让他纠结,让他内心的恶激发出来。而这些又让他自我否定。他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甚至是那只老虎的情感,可是人生让他不断的失去。他失去了父母亲人,来不及痛苦就必须面对生存的问题。在海上他把那只孟加拉虎当做自己的精神伙伴,曾经的敌人,后来的和平共处,再后来的互相依赖。当风暴来临的时候他能感受到那只孟加拉虎内心的恐惧,甚至当感到死神快要降临的时候他也能看到那只孟加拉虎的痛苦。当风暴过去归于平静,他像个至亲的人抚摸着老虎安抚它,两个生命在精神上互相依靠。他把这只老虎当做了人生中的共过患难的朋友,所以当一切的灾难结束,他获救的时候,他因为老虎弃他而去嚎啕大哭。那是一种失去的痛苦。一个格外珍惜感情的人容易形成对这份感情的依赖,会为感情的消逝而伤感痛苦。而这种痛苦容易让他内心开始怀疑,怀疑人性,怀疑真诚。这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否定。这比这一次海上遇险的苦更让他感受到痛苦。 成年后的帕克开始成熟。回忆往事,他最在意的有两处。 一件事是获救以后两个记者对他的采访。一个人心灵经历了那么多,当他真诚的毫无保留的全盘托出,居然没有获得情感的支持,面对的是无动于衷,是怀疑,是不满意。他沉默了。他悟出了原来他的故事里面有没有动物不重要,有没有小岛不重要,有没有他的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记者想要的事故的原因。明白这点,他换了另一个故事。尽管如此,他仍讲出自己内心的绝望,恐惧,气愤,悲伤,痛苦,矛盾。这仍然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两个记者失望的走了。记者如此,其他的人可想而知。他得学会将自己内心包裹起来,所谓的成熟就是如此。 成年后的帕克无法释怀的是那只孟加拉虎在离开他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留恋,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可是它离开的时候连头都没有回。成年的时候提到这,他都忍不住要流下眼泪。这样的打击于他而言是巨大的,尽管成年后的他将自己内心包裹起来,我们仍能看得到少年时候留下的伤口,因为一直无法愈合。他忍不住要问采访他故事的那个记者相信哪个故事。这对于他来说很重要,他要得到认同,他需要得到心理的支持。不知道那个记者是否能理解他,但是只要相信就行。他获得了心理的解脱。于是他可以轻松得邀请记者留下来吃饭,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 电影展示了一个人人生的三个阶段——幼年,少年,成年。从三个阶段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他幼年时候单纯与执著,少年时候的坚持与犹疑,成年时候的成熟与冷静,那个少年π经过了一场心灵之旅。或许,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心灵之旅! 少年派观后感 篇4 比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理念等《少年派》的主打社会话题,张嘉译和闫妮的组合才是这部剧能被湖南卫视放到黄金档播出、优爱腾芒四网联播的关键。简单来说,没有张嘉译和闫妮,《少年派》很难有现在的关注度。这个道理放到孙红雷和《带着爸爸去留学》、姚晨和《都挺好》以及海清、黄磊与《小欢喜》上,也是一样的。 但演员和剧集应该是双向赋值的。《少年派》前十四集,故事重心在孩子们的高中生活,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并不多。只可惜,着重展现的高中校园青春过于魔幻现实主义。 四人间的学生宿舍个个装修豪华,充斥着浓浓VIP尊享样板间的味道。而编剧六六为了从观众口中赢得一句“好真实,这就是我的高中”,硬生生砍掉了这样一个顶配版宿的独立卫生间开支,让两个主角林妙妙、江天昊在公共洗漱室和卫生间里分别上演晨起抢水、抢厕的戏码。 精英中学号称全江州最好的高中,林妙妙所在的高一(1)班更是群英荟萃,全校最棒的师资也都集中在这个班,如果没有小姨夫“走后门”林妙妙根本进不去。那么这个班里的精英们每天都做什么? 宿舍里,女生要么忙着护肤卷刘海,要么吃着零食聊八卦,男生除了疯闹还是疯闹;教室里,随便玩闹随便吃,开学十几天了学生的课桌上还是只有一两本书,没人为了哪道题不会做犯愁,都忙着苦恼那个校社团更适合自己或者更有趣。而身为学霸的钱三一开学第一天背个瘪书包上学,老师讲话一直带耳机,直到问被点名才拿下了一边耳机。即便如此,老师不仅一句批评都没有,还为了保护他特许他用不参加大扫除。 编剧六六贵族视角俯视下的高中校园,劝退了不少观众。“一星只给闫妮和张嘉译的演技。实在受不了这种校园剧”、“能不能只看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一星给张嘉译,一星给闫妮,奔着他两看的,发现被骗了”……前十四集播出期间,豆瓣上诸如这样的评论屡见不鲜。 从15集开始,《少年派》的焦点开始转向王胜男(闫妮饰)与林大为(张嘉译饰)间的夫妻情感。渴望闫妮和张嘉译戏份的观众得到满足,《少年派》的收视率被顺势激活。 虽然演员不同,也往往容易制造戏剧效果,但“虎妈猫爸”的父母形象确实给不了观众新鲜感。不仅如此,这种以子女为唯一驱动的家庭结构设置,也很难使子女教育以外的其他问题得到深刻探讨,诸如夫妻关系、工作波折、人际相处等都只能做到类型化地呈现。截至目前,《少年派》有大众记忆点的正向话题依旧只有“闫妮是亲妈本妈”一个。 回到教育,《少年派》共情制造和教育理念输出上也都是老梗。和主张“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毕胜男一样,同为母亲的王胜男也必须要给孩子最好的。尽管林妙妙能力不足,王胜男还是让妙妙的小姨夫“走后门”把她塞进了精英中学的重点班;为了更好的监管林妙妙的学习和杜绝早恋苗头,瞒着林妙妙把陪读火速提上了日程。 父亲林大为也还是那一套“顺其自然”、“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理,和林妙妙一起在阳台画画,跟林妙妙在饭桌上学说唱,给她买渴望的自行车。 母亲永远是施加压力的一方,父亲一直承担着给予快乐成长氛围的功能,这种父母教育功能设置模版虽有现实依据,但过于片面且缺乏公正性。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母亲都是“虎妈”。 在父母形象和教育理念输出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现实复写。在故事时空和细节展现上不看现实,情感矛盾制造一味的想当然。林妙妙因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而备受打击,打电话向父亲林大为哭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被践踏了,生不如死。林大为慌忙买了一包好吃的,赶到学校安慰女儿。 可她接受不了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拿了倒数第一,而是同学钱小琪上课不学习却能排在自己前面。但实际上,林妙妙上课期间也基本是在吃东西、传纸条、发呆走神。这样的情节设置无法让与林妙妙同龄的观众感同身受,更难以感动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不付出就想获得收获,这样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诚然,《少年派》中确实有部分事情是现实高中生活具备的,诸如孤男寡女不能同桌吃饭、上学期间不能带手机。但这些真实的外壳都是被简化且孤立呈现的,不融于剧情,对剧情发展也无关痛痒。 编剧六六的偷懒,让《少年派》患上了严重的“演员依赖综合症”。而对《小欢喜》等其他待播的影视教育题材而言,想摆脱这种病症,切实扎根现实,放下对极致戏剧性的追求是关键。不要把问题的负面无限放大,却把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式轻描淡写。不要把主角的智商清零,也把观众当作一群可以随便糊弄的小孩。 当影视剧中的“教育”不止于“虎妈猫爸”,不止于“一切为了孩子”和“随其自然”两种观念,有了更多中国父母的原型和观念碰撞以及更深的焦灼刻画时,才能放下演员依赖,用“教育”不断为自己赋值。 |
随便看 |
|
符号大全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